欢迎访问临沂市检验检测中心网站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办事服务 >> 检测常识 >> 正文

有话“药”说:吃药有讲究 千万要注意

2024-01-24 14:56:05  点击:[]

俗话说:是药三分毒,如果药吃不对,不仅不能治病,还可能“致”病,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。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合理服药呢?我们平时对服药的认识和方法是否正确呢?

“一天3次就是每天饭前或饭后服药”这个说法正确吗?答案是错误的。

“一天3次”的正确理解应该是每隔8小时服药一次。这样,每次服药的时间间隔相同,可以使体内血药浓度在一天24小时内都保持稳定,既不容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,也可取得较好的疗效;同样,“一天2次”指的是每隔12小时服药一次,而不是大部分人理解的早晚各一次;“一天1次”指的是每隔24小时服药一次。

“饭前服药”是指需要在空腹时,餐前0.5~1小时服用,有利于药物吸收利用。

“饭后服药”是指在饱腹时,餐后半小时服用,有利于食物减小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或促进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。所以,准时服药非常重要。

服药时,用茶水、果汁、饮料、牛奶,乳制品等当送服水可以吗?答案是除了“温开水”以外,其他都不可以。

茶叶中含有茶碱、咖啡因以及鞣酸等,会和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,失去其药效;果汁和饮料中含有一些酸性成分会使得某些药物提前分解,或提前溶化糖衣,不能达到最佳药效;牛奶中含有的矿物质会和药物成分发生反应,可能会形成沉淀物而影响对药物吸收;乳制品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会影响药物吸收。

一些人为了省事直接干吞药物或者只喝少量水冲服,这种做法也是完全错误的。在口服片剂或胶囊剂时必须饮用足够的水,大约在200毫升。干吞药物有可能会使药物在食管中滞留,可腐蚀食管黏膜,引起食管溃疡,甚至会对血管带来伤害,导致出血。同时,药物停留在食管内不能及时进入胃肠道吸收,会延迟药物起效时间。服药时多喝水能加快药物在胃中溶解速度,减轻药物对胃肠道所带来的刺激。服用颗粒剂时,应将颗粒剂先用温开水溶化后再服用,且不可将颗粒剂先放在口中,再用水冲进消化道。

也并非所有的药物都需要饮很多水,有些药物服用后需要少饮水或者暂时不饮水,比如复方甘草合剂、止咳糖浆、川贝止咳露等止咳药。依靠糖浆覆盖在咽部黏膜表面,减轻炎症对黏膜的刺激。若服药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,减弱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,同时降低咽部黏膜表面的药物浓度,降低了药物的止咳作用,所以服后不宜马上喝水。

有些人会有晚上临睡前或卧床服药的习惯,认为服药后立即休息,能帮助药物吸收。其实,对于大多数口服药物最好采取直立或端坐姿势服用,这样可以使药物顺利通过食管进入胃肠道。服药后马上躺下,特别是在饮水量少的情况下,可能会使得药物粘在食管内壁上,不能进入胃中。服药后不要立即仰卧,最好活动5~6分钟再躺下睡觉,以便药物完全进入胃里。

当然,也有药物需要躺下服用。比如硝酸甘油,若采取站立姿势含服,很可能因体位性低血压而昏倒,因此,含服硝酸甘油应采取半卧姿势,能使回心血量减少,有利于心绞痛较快缓解;服用哌唑嗪、特拉唑嗪等用于降血压的药物时,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,在首次给药或加大剂量时,应坐位服药后立即仰卧;服用起效快的安眠药,如咪达唑仑、唑吡坦等,应在临睡时坐位服药后躺下,以免发生摔倒意外;治疗骨质疏松的阿仑膦酸钠维D3片,必须采用直立姿势服用,若药物贴附于食管壁上,可引起食管炎症,甚至溃疡,服药后仍需保持上半身直立姿势半小时以上。

上一条:科普常识——蛋壳颜色知多少

下一条:饮食用药小常识每周科普——白果

关闭

分享